天天洁环保网
 
大陆玻纤业发展的一般环境分析
 
来源: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        发稿时间:2010-08-20 10:57:28        发稿编辑:幻境
  1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玻纤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

  玻璃纤维的人均消费量已经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一个指标。

  中国大陆人民币利率和通货膨胀率都很低,百娥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GDP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而人均玻璃纤维消费量并不高,人均年消费量仅为0.28KG,是美国的1/16。

  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玻纤业作为中国建材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其产销率、进出口率关系到中国建材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要方面,主要有增长同效益的关系、信息化同工业化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同传统产业的关系、发展经济同生态及环境保护的关系、产业发展同能源及资源消耗的关系、制造业发展同服务业的关系,以及追求经济效率同劳动力资源利用的关系等,无所不及。虽然目前玻纤业增长很快,但我国企业在效益、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能源及资源消耗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由此可以预见:我国玻纤工业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2. 世界产业的大调整给中国大陆玻纤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中国在玻纤业方面具有太多世界其它地方均不具备的优势条件:众多具价廉的劳工(劳工成本为美国的1/4,日本的1/3,德国的1/8);充足的受过良好工科教育的工程师;高速发展中的大陆内需市场;易于获得的土地;低成本的建厂费用。这些为蕴育又一个世界玻纤生产中心创造着条件。2004年,中国玻纤产量呈高速增长态势,总产量已达65万吨,增速为22%左右,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二大玻纤生产中心。

  由于玻纤行业长期处于高温、高湿、连续、重复的生产环境中,在经济发达国家,员工工资水准要高于平均工资水准。而在中国,玻纤行业工资水准处于中下水准,两者相差很大。因此,相对于国外玻纤企业而言,中国玻纤企业劳动力成本优势非常明显。

  3. 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给大陆各种类型的企业带来了各自不同的机会。

  中国东部发达,已经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西部地区经济在许多地方还非常落后。东西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导致人们对消费结构偏好、消费档次需求上的不同,使得各种类型的玻纤制品均可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拥有市场,这样为不同的企业发展创造了机会。

  政治条件

  中国不仅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且政府稳定,法律比较健全,社会治安和公共规范良好。这些条件的存在,使得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地区之一。

  20世纪的最后几年,玻纤行业主管部门已认识我国玻纤业存在的问题,一直至力于正确引导玻纤产业,稳定推进玻纤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

  技术政策:在调整结构中,坚持“鼓励发展池窑拉丝,限制发展漏板球法拉丝,淘汰落后的陶土坩埚拉丝”。

  产品政策:坚持在总量中提高无碱玻纤制品和增强型玻纤制品的比重,鼓励开发国内外市场急需的新品种,要求玻纤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必须向国际标准靠拢。

  行业导向政策:企业要从小型、粗放型生产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转化,重点培育扶持几个大型企业集团。

  社会条件

  人们的价值观、社会风俗和人们生活品味的变化都要求玻纤生产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以及它们的内部政策都必须作相应的改变。

  在中国市场是世界市场一个主要部分的条件下,我国玻纤企业对国家政策、法律、居民消费习惯和人文背景等比较熟悉,不用咨询、公关公司进行调研,就能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规划。这样,相对于外资企业而言,我国玻纤企业既可节约调研费用支出,又可赢得时间优势。

  我国的池窑拉丝工厂有60%-70%的产品依赖出口,产品出口可以较快地回笼资金,也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但另一方面,它告诉我们玻纤产品在国内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在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一时还无法吸纳池窑拉丝所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我国人民现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还没有习惯使用玻纤产品。

  技术条件

  我国虽然已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基本上掌握了池窑拉丝的成套技术,但是迄今为止属于自主开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技术还很少。各大玻纤企业虽已建立起一定科研开发力量,但总体上十分薄弱。

  由于科研体制的改革及市场经济的法则,原先的部属玻纤科研机构逐渐失去了行业技术中心的地位。

  我国尚有100多家中小玻纤企业,规模小,缺产品、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他们还在用玻璃球法生产着中、无碱甚至高碱玻璃纤维,其耗能高、质量差。

  玻纤业中技术含量最高、资本要求很大之池窑拉丝电子级玻璃纤维纱和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大陆内地仅极个别企业能生产且质量不稳和产量很低。

  世界三大玻纤巨头和Porcher Croup(法)已全面进入大陆玻纤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