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好多3年前建设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只是个摆设。政府有意引导,让这个行业实现规范化操作,但在操作层面如何对这些再生资源回收站进行有效管理,商务部门还处于探索之中。
挂个牌再生资源回收站开业不开门
每天,伍贵珍推着烟摊到大院门口时,总会不自觉地望一眼对面那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空着太可惜了,有点浪费。”她做梦都想把烟摊移进那个房间里。
这个再生资源回收站位于大门口,是一间约10平方米大小的屋子。卷帘门紧闭着,上面布满了灰,而“某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的字样很醒目。拨通招牌上所留电话,一女子说,这是居委会。社区主任表示,那个房子成了仓库,没用起来。
伍贵珍说,那间屋子以前是一幢和二幢的收发室。后来负责看护院落的工人不干了,房子被社区收回租给一个小卖部。一年多前,社区再次收回房子并挂上了“再生资源回收站”招牌,从此再没开过门。
贴个标签垃圾房“华丽转身”完成任务
金牛区某街道办当年曾建有3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昨日记者回访时发现,这3个站点都没有发挥功效。站点所在社区负责人都说,当年曾提出过要建,但后来一直没建起来。
街道办工作人员黄林(化名)说,3年前上级给他们下达了在辖区建3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的目标任务。街办动员社区和居民,但没人愿意把回收站建在家门口。为了完成任务,不知是谁出了个主意,在垃圾房上贴个“标签”,改头换面成了“再生资源回收站”。
实际上,“再生资源回收站”从未运转过,黄林坦承这只是个摆设,附近居民还是沿袭请收荒匠进屋收废品的习惯。他还透露,当年根据相关政策,建一个回收站有一定补贴。
无固定站点政府的想法与现实有距离
锦江区书院街街道办工作人员赵力(化名)说,辖区内没有一个固定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当年相关单位指定了再生资源回收公司运作,要求街道办给予配合。由于市中心土地资源非常稀缺,要找个合适的地方很难,当时府河以内一些街办给公司反映,公司设置了流动站点。
当年负责分管这块工作的何一(化名)说,当年曾把收荒匠赶到三环路以外。后来由于居民有卖废品的需求,收荒匠们又从各个角落冒了出来。街办不介入回收站点的经营,只负责协调,与相关单位指定公
司并无太多往来。现在,他已记不得那家公司的名字。
街道办领导一再表示,作为政府派驻机构,街道办会尽力去执行政府安排的事。他还感叹,政府有时想法很好,但与现实有一些距离。
商务局:有效管理仍在探索中
基层的困难,从事再生资源行业管理的成华区商务局工作人员也感受到了。据有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对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和站点的管理依据的是《成都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标准》和《成都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管理规范》等文件,对回收站点的管理,商务局可以责令其停业,工商局可以不予年审营业执照。但怎样更有效地推进再生资源废品回收体系的标准化建设,如何让再生资源回收从业人员积极主动参与体系建设,商务部门也还处于探索之中。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政府重视这个产业,主要是想实现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规范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