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规划行业“十二五”的发展,使行业发展切实转变增长方式,迈出从大国向强国的关键一步?就此,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田民裕谈了自己的看法。
“十二五”期间,纺织服装行业将迎来全面的复苏和产业调整。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相对不发达的县镇将成为缝制机械下一个热点区域,年投资平均增速有望达到20%。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将集中发展高端服装生产,高端缝制机械设备的需求将持续扩大。
预计未来五年,国内市场对缝制设备的年均需求量将达到600万台至700万台,年均增长约9%。现在,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服装、鞋帽、箱包的材质、样式更加多样化,对缝制设备提出了新的需求。
应该看到,当前服装行业对设备的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服装行业面临工业自动化、信息化的全面改造升级,其对加工装备的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设备功能对集成化、信息化、柔性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产品质量、能耗水平以及环保特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升产品质量
促进自主创新
“十二五”期间,行业提出的质量目标是:“大宗缝制设备的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质量水平。特种缝制设备和高档电脑控制缝制设备赶上或接近国际同类产品质量水平。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接近100%,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质量水平。”
近年来,以标准、飞跃、宝石、杰克、惠工三厂、中兵光电、重庆零一等为代表的一批行业骨干企业QC小组活动持续发展,质量控制不断加强。从今年开始,协会将启动“产品质量提升赶超工程”,通过策划与启动、推进与攻坚、评估与认定三年三个阶段工作,尽快改变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的明显差距。
去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年”活动虽成效显著,但还必须始终不渝地狠下功夫。比如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十二五”期间,行业前50家骨干整机生产企业年均R&D要由现在的不足1%提升到3%至4%。为鼓励和带动企业创新,协会在“十一五”基础上继续设立“行业十二五科技进步奖励基金”50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奖励。
我们要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整合能力。整合能力就是把企业内外互相关联的技术、市场、信息、人才、资本等各种资源科学地组合起来,形成强大的生产力,进而推动行业按照市场竞争、规模经济、专业分工、产业配套的原则,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在“十二五”期间,行业组织开展业内“20(或30)强企业”评定活动,每年公告一次,引导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流动,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国内企业中培养1个到3个国际名牌,其企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基本达到与德国、日本品牌在同一水平竞争的能力。15个至20个骨干企业能凭借特征鲜明、各具比较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纵横驰骋于国内外市场。我们希望国产缝制设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从现在的60%提高到80%,其中,中高端缝制设备市场占有率达到40%,在国内前100家大型服装企业中国产设备使用率达30%。
提高信息化水平
推动商贸的流通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发展和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推广与应用,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价值,并重视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杰克公司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了网上办公系统、产品设计系统、柔性制造系统、质量保证系统的有效结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了成本,企业存货周转天数从90天缩短至75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81天减少到67天,销售预测、生产计划、零件采购过程由过去的10余天缩短为40秒,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力保证。“十二五”期间,广大经销商、代理商要积极探索行业商贸发展的科学途径,建设商贸流通体系与网络,提高商贸信息化、现代化水平。行业要推进商贸经营与服务方式创新,鼓励商贸企业与骨干生产企业加强合作,形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行业还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将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相结合,推进商业运营模式的创新,以提高商贸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我们鼓励和支持区域特色专业市场建设,构建定位清晰、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格局,争取在“十二五”末期形成1个至3个集展示、信息、代理、配送、培训等服务功能为一身的大型专业市场,并使其逐步向商品展示订货中心、批发采购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现代市场形态转变。按照行业《信用建设实施办法》的要求在理事以上生产企业和商贸委正副主任当中开展诚信自查自评,不断规范和完善流通程序,一旦条件成熟时,将按全国整规办的要求,在行业内全面开展企业信用评价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