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人提过这样的问题,但是我国的纺织服装机械产业当强不强,这已是事实。
在中国资本市场,纺织服装工业类的上市公司共有68家。从上市公司细分来看,纺织服装制造类的上市公司共达62家,而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类公司仅为6家,两者之比为10:1。这种强弱对比显示出这两类产业在整体活力和单个企业发展质量上的巨大反差。再从全行业上市总资产来看。纺织服装制造类上市公司总资产高达1969亿元,而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类上市公司总资产仅为134.19亿元,仅占全行业上市公司总资产的6.8%。
这是这个产业的“外伤”。
有一个现象耐人寻味。一般而言,纺织服装制造业的上市公司代表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最高水平。他们是我国纺织服装机械采购的“集团军”。但统计数据却显示,这其中竟有50%以上的上市公司,居然还兼营纺织机械,仪器仪表和零配件的制造和销售。这说明什么问题?是我们的纺织机械制造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产品技术不够先进,售后服务缺位,供求信息不对称?还是我们的纺织服装企业在专业上更全面,在技术上更先进,规模上更经济,经营上更灵活?
这是这个产业的“硬伤”。
中国纺织服装制造业上市公司,绝大多数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找市长到找市场、寻求代理出口到自营出口、从专业市场营销到品牌连锁店经营的“转型”历程。这个过程是极其漫长而痛苦的。但纵观整个产业的发展,其背后最大的推手和动力就是遍布全国各地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专业市场的兴起刺激了这些企业强烈的求生存、求发展的欲望,反过来又促使这些企业具备了先进的市场理念和国际化的视野及其能力。然而,反观我国纺织服装机械产业,由于长期缺乏充分开放、充分竞争的专业市场,这就直接导致了整个产业凝聚力不强、竞争不充分、开放也不够、企业营销不畅的系统性发展瓶颈。打个比喻,如果市场是温水,企业是青蛙,企业就会在温水中迷失方向和动力。当青蛙不会跳了,人们欣赏它的声音还有什么意义?
这是这个产业的“内伤”。
其实,这个的产业“外伤”和“硬伤”皆由“内伤”诱发。“内伤”要根治,就必须对症下药,迅速打通专业市场这根“经脉”,并以此活血化淤、固本强基。
2010年是我国纺织服装机械企业的变局之年。我国第一个纺织服装机械城在无锡落定招商,为我们这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结构性机遇。这可是多少纺织服装机械企业渴望已久的“良药”。
良药苦口,但能调理一个企业的机体。
企业活则产业活,企业强则产业强,这是规律。